现金理财“卷”出新方向,“T+0.5”赎回吸引力有多大?
今天赎回,卷明天中午就到账。现金活钱理财产品又有了新的理财“内卷”方向?
近日,工银理财宣布旗下明星系列鑫添益4只理财产品支持“T+0.5”到账,出新即产品赎回后最快可在第二天中午到账。回吸对此工银理财方面表示,引力有多此举主要为了改善投资体验,卷通过流程优化、现金技术升级等方式加快产品赎回到账时间。理财
自2021年6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发布后,出新“T+0”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赎回到账时间普遍调整为“T+1”,回吸快赎规模也从单日5万元下调至1万元。引力有多在此背景下,卷“T+0.5”逐渐成为部分银行/理财子新的现金宣传亮点。经历去年四季度赎回潮后,理财行业规模缩水2万多亿元,理财公司压力明显增加,此举也因此被视为理财公司揽客、留客的新招式。
对于投资者来说,“T+0.5”模式的确方便了个人资金管理,尤其对于持有数额较大的投资人来说,半天的收益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虽然“T+0.5”还在监管要求的“T+1”范畴内,但对理财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清算效率要求较高,其中的流动性风险仍值得关注。
工银理财4只产品支持“T+0.5”
“分秒必争,最快T+0.5到账。”近日,工银理财官宣,其明星系列鑫添益4只产品兑付效率升级。
这4只产品分别为天天鑫添益同业存单及存款系列(下称“鑫添益同存系列”)的个人、私银、法人理财产品,以及鑫添益纯债系列的个人理财产品,属每日可买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其中鑫添益同存系列成立于2022年8月,个人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29%;鑫添益纯债系列成立于2021年8月,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32%。
开放式理财产品最常见的赎回模式是“T+n”,即T日赎回、n个工作日内资金到账。其中T指开放日(非工作日交易时间顺延)。但当触发“巨额赎回”时,资金可能出现“无法及时到账”的情况。以每日可赎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例,多数产品目前的赎回到账日期为“T+1”,即次日到账,且到账时间多为当日15:00后。
按照初始的理财产品协议,工银理财上述产品赎回确认时间为开放日/赎回申请当日后2个工作日内,具体到账时间以理财公司实际划款时间为准。工银理财表示,为改善投资体验,工银理财通过流程优化、技术升级等方式加快产品赎回到账时间。
工银理财并非首个推出“T+0.5”的理财公司。记者注意到,目前平安理财、招银理财等均有产品可以实现次日(交易日)中午甚至上午到账,相关产品多为现金管理类或其他日开型理财,投资范围主要是流动性高的短期固收资产,如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国债等。
以平安理财为例,其去年12月曾在官方微信消息中明确,公司的特色之一就是旗下“T+1”到账的现金理财产品和灵活日开系列,均可实现“T+1”最快11点前到账;手机App显示,招银理财旗下日日盈、日日享、朝招金多元积极型等,均可实现赎回最快次日(工作日)9点到账。
快速到账吸引力有多大?
对于不能当日到账,工银理财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是各类金融资产,在产品开放日,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要求各不一样,产品管理人需要一定的时间灵活处置所投资的各类资产,合理安排资金满足投资者的申购赎回需求。
2021年6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当日认购/赎回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不享有该产品的分配权益(银保监会认定的特殊现金管理类产品品种除外)。同时,《通知》下调了当日取得赎回金额即快赎额度,单个投资者在单个销售渠道持有的单只产品单个自然日的赎回金额上限从5万元降至1万元。
所谓现金管理类产品,即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在产品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理财产品视为现金管理类产品。
截至去年年末,《通知》过渡期结束,新规正式生效。在整改期间,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宣布调整方案,同时想方设法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平安理财为例,其去年12月在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虽然监管要求是次日(交易日)到账,但“这里是有可为空间的”。
“假设今日(交易日)赎回,正常情况下将在明天(交易日)全部到账。这里是有可为空间的。如果没有努力,可能正常就是15:00到账;但如果努力,是可以实现最快上午11点前到账的,效率迅速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实现了T+0.5的到账。”以平安理财为例,其认为现金理财大有可为之处。
另外对于快赎额度限制,平安理财还以其“灵活宝”组合产品举例称,客户可以通过持有多只现金理财来提高总额度,比如6只现金理财当天快赎额度最高是6万元。
平安理财还为投资者算了一笔账:假设,2023年的一天,王先生急需60万元,时间要求是第二天上午,而他可临时动用的钱,基本都在现金管理类产品中。如果是第二天下午到账,也来不及了;但如果实现T+1最快11点前到账,则正好来得及。工银理财也表示,“T+0.5”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到账再投资多赚至少1天收益;二是迅速锁定心仪理财产品;三是更快拿回资金周转。
尽管“T+0.5”模式利好投资者,但也有业内观点认为,这对理财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清算效率要求较高,且在合规方面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蕴含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理财面临规模缩水、到期高峰
此次工银理财推出“T+0.5”引起关注,与当前理财行业现状有很大关系。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理财存续余额27.65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减少1.35万亿元。而在去年三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度达到30万亿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在债市波动带来赎回潮的去年四季度,理财产品规模就缩水超过2万亿元。
其中,包括现金管理类理财在内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5.85%至22.8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2.71%;封闭式产品规模收缩相对较小,占比被动提升。
另据研报,今年3月封闭式理财到期数量将出现小高峰,接近2022年3月“赎回潮”期间的水平。加上破净率改善但投资者信心尚未明显回暖,行业规模仍将承压,通过提升兑付效率等方式改善投资者体验,也被视为理财公司揽客、留客的一种营销方式。
从去年数据来看,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及市场波动,银行理财一方面减配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另一方面大幅增加了现金及银行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的持有规模。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由6月底的4.5万亿元逆势增长至5.2万亿元,占比17.5%,增加3.4个百分点。同时,对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等中高波动性资产的投资比例则分别下降0.1和1.3个百分点至3.1%和2.7%。
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市场动荡环境中,存款收益高,且可以使用成本法估值,有助于熨平估值波动。 截至2022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中现金管理存续规模为 8.76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8.3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31.68%。不过按照《通知》,同一商业银行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
(责任编辑:百科)
-
2022年11月22日,“制造智能决策控制工业软件)-精益管理是智能控制的基础,才是智能决策的支撑”主题论坛在南京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同期举办。本次论坛上正式启动了由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技 ...[详细]
-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日报道,乌克兰已正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新援助,寻求获得资金以度过严重的衰退,填补巨大的现金缺口。报道称,乌克兰表示,该国政府上周五提交了一 ...[详细]
-
廊坊正式官宣取消房地产限购措施,环京楼市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近日,河北廊坊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明白卡》,文件称,取消户籍、社保)等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9日晚间消息,据报道,芯片制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格芯第二季度营收为1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 ...[详细]
-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增资获批不过一月有余,就拟出清同方全球人寿全部股权。8月31日,同方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对于拟转 ...[详细]
-
财联社8月9日讯编辑 卞纯)过去两个月,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国际油价大幅回调。但一位国际能源专家指出,随着冬季临近,全球原油供应将迅速收紧。到今年年底,油价有望重返每桶120美元。上周国际油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针对药价虚高顽疾,国家医保局再度出手。8月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称“医保局”)通报称,近期,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相关线索,指导相关省对广州天 ...[详细]
-
庆祝“她”落地?海天味业致歉:员工行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开除
【文/观察者网 李丽】“中华老字号”近日因一名员工的不当言论引发舆论风波。有网民反映,在8月2日晚,一名来自海天味业的员工“海天官旗朋朋”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庆祝“佩洛西窜台”,并提供截图为证,该事件 ...[详细]
-
韩国总统尹锡悦线上会见特斯拉CEO马斯克 呼吁特斯拉对韩国进行投资
财联社11月23日电,韩国总统尹锡悦23日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以视频方式会面,并呼吁特斯拉对韩国进行投资。马斯克表示,他将韩国当作首选投资地之一,将综合考虑亚洲地区候选国家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 ...[详细]
-
记者/森宁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高歌猛进的当下,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一直力挺的小众非主流钛酸锂电池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系列奖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