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房屋公摊面积该怎么算
经济日报
购买一套建筑面积110.25平方米的经济房子,到手后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1平方米左右,日报这让青岛市民李先生很受伤。房屋与百平方米住宅档位不相称的公摊该算狭小空间,每个房间都不超过9平方米,面积让原本满怀期待等着收房的经济好心情一下跌到谷底。李先生的日报遭遇经媒体报道,有关公摊面积的房屋讨论再次多了起来。
李先生还是公摊该算有机会维护自己权益的。根据购房合同,面积开发商向其承诺套内建筑面积为75.24平方米,经济收房后初步测量实际套内面积仅61平方米。日报按照有关规定,房屋如果能确定交房时房屋面积有缩水,公摊该算根据缩水程度不同,面积购房人有权要求退房,同意不退房的,可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退还相应房价款。
可想想就知道,作为消费者的李先生们走向维权之路何其艰难。涉及公摊面积的知识专业性强,而一些开发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在公摊面积上做文章,暗藏进不少“猫儿腻”。购房人常常被购房合同中的专业术语或是开发商的承诺绕晕,真正了解清楚实际公摊率、得房率等情况还需要一番精密换算。多数消费者很难弄清开发商是否按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做出公摊面积,收房要求助专门的商业机构测量,还可能要去有关部门查询备案数据,甚至需要聘请律师。
也正是因为多年来有关公摊面积的纠纷频发,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当前我国住宅建筑基本以建筑面积交易。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公用建筑面积,是构成商品房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公用建筑面积会分摊到各家各户,购房者除了为实际居住的套内使用面积付钱,还要为小区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买单。
这些所谓公摊部分是实际需要的,是保障居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居住质量与舒适度。人们呼吁取消公摊面积,并非要取消这些公用部分,而是呼吁改变购房时的交易计量方式,不再以包含公用部分在内的建筑面积交易,代之以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持取消公摊面积观点的人认为,普通购房人很难准确计算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只能听凭开发商之言。“乱公摊”和“只公摊成本,不公摊收益”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购房者不满,公摊面积如果多算,不仅增加购房款,后续的取暖费、物业费由于也以建筑面积计算,购房者会长期多支付费用。
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是国际通行做法。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是深化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一环,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性的角度,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不失为将住宅面积计算方式与国际接轨的一项积极探索。
2019年2月,《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被写入征求意见稿,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牵头承担《住宅项目规范》起草任务的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套内使用面积交易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套内建筑面积相同而住户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二是解决住户使用面积不透明的问题。按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算易于住户自行测量,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技术角度明确按套内使用面积交易,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时隔3年,2022年3月,当《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并未再出现在征求意见稿中,且也没有出现应以什么方式进行交易的表述。看起来,这一问题尚需有关部门进一步斟酌研判。
其实,无论是以建筑面积计算还是以套内使用面积计算,无非是购房单价有不同,购房者付出的总购房款按照市场行情通常是相对固定的。在当下仍以建筑面积交易的情况下,应完善政策,让公摊面积的计算更清晰透明,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比如,完善相关规定,尝试对公摊面积比例做出约束,防止乱公摊和公摊面积过大等行为;销售房屋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完整准确公开公摊原则、公摊部位以及具体数据,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主动公开信息,便于购房者查询;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应明确成交总价、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对于存在有关公摊面积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取措施予以惩治。
(责任编辑:休闲)
-
截至今年10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在东盟国家发放贷款506亿美元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在东盟国家发放贷款506亿美元,支持项目353个。其中,在中国—东盟银联体框架下与成员行合作发放贷款6 ...[详细]
-
“找准方向,厚积薄发”这句话用来形容UXIN.US)2022财年业绩恰如其分。7月28日,优信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2022财年业绩。财年内,优信实现总营收为16.36亿元,净亏损 ...[详细]
-
国家发改委:人口要素具有基础性地位,要始终作为发展中最核心的变量来考虑
据中国网,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介绍,人口要素具有基础性地位,要始终作 ...[详细]
-
没人没钱没技术,沐邦高科连签巨额光伏电池投资协议,股价翻倍式上涨惹监管质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没人没钱没技术,603398.SH)却屡屡释出巨额投资协议,公司股价更是节节攀升、一路走高。8月16日晚间,沐邦高科再次对外抛出了一则48亿元的 ...[详细]
-
距离京东物流官宣收购德邦快递已经过去了9个月,二者之间的合并进展也逐步披露。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布内部信,提出要以高管降薪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待遇。尤其对于德邦,内部信提及设 ...[详细]
-
“固收+”新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将被进一步规范。近日,部分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据华东某家基金公司介绍,在申报“固收+”新产品时,权益投资比例须在10%至30%之间;同时,在老产品宣传时,对于基金合 ...[详细]
-
来源:36氪新入局的造车公司,很少能能同时驾驭两家头部电池供应商,小米汽车显然是个特例。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已经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旗下的弗 ...[详细]
-
北京时间周三17日),新西兰联储公布8月利率决议,宣布将官方现金利率OCR)上调50个基点至3%,这也是连续第四次加息50基点,利率水平因此升至2015年最高水平。新西兰联储决议声明称,货币条件需要继 ...[详细]
-
各地政策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云南日前印发《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实施融资便利专项行动,力争到2024年,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显著改 ...[详细]
-
两大电网成立专属二级公司,将通过发债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界面新闻自风电行业权威人士处获悉,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将分别成立北京和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