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排队上市招严管,“核酸检测”企业能走多远?
作者/唐唯珂
核酸检测企业拟扎堆上市引起关注,核酸检测而整个IVD(体外诊断)行业却仍需寻找“新动能”。扎堆招严走多
11月21日,排队上交所、上市深交所分别发布《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管企《深交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业能远均表示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核酸检测释放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扎堆招严走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的排队态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市本年度截至11月12日,管企目前提交上市申请的业能远“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包括、达科为、核酸检测致善生物、扎堆招严走多瑞博奥、排队菲鹏生物等5家企业。其中达科为于10月14日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康为世纪于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45亿元。
华南某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疫情对体外诊断行业影响大,但行业发展终会回归常规业务赛道,不仅仅是业务层面需要不断开拓,企业也纷纷开始寻求资本手段提升兼并购的能力,以确保各自能处在不败之地。
阶段性红利褪去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核酸检测行业也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应收账款增加,利润率持续下跌,海外市场萎缩都成为现阶段的现实问题。
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受到全球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总体收入较2021年同期基数有所下降。
多家企业在核酸检测业务方面的收缩,都表明单一、乏力的新冠产品无法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核酸检测价格的不断下跌,也使得企业的毛利率大幅度下降。
目前,各地核酸检测收费标准仍参照国家医保局2022年5月25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同时,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巨丰投资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向媒体表示,核酸检测价格仍有降价空间。 目前检测技术十分成熟,各大检测机构具备较好检测能力。从成本端看主要是被人工成本占据,原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预计混检检测成本仍会下降。
而今年3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提到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将抗原检测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补充手段。
浩悦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逸石认为,目前无论是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与新冠相关的投资都已趋冷,试剂盒相关的企业盈利已经不能与往昔的水平相提并论。
价格和利润收缩,核酸检测本身仅为IVD行业的一个细分业务板块,未来长远的发展必然需要回归到整个行业其他常规业务的布局上。而与核酸检测相关的IVD行业也将迎来转型期。
有从事海外出口试剂检测的厂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面对回落的业绩其实早已有所布局,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新冠检测回归常规业务是每个出口公司已经共同面临的现实。行业发展的岔路口早晚要来,企业端必须做好准备。
下沉市场能否成新动能?
“对标海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行业集中度并不算高。海外的情况是一个专家型的IVD公司,在某几个技术项目上取得成功,比龙头公司还要突出,但龙头企业晚一两年也会跟,再铺开,中小公司就会形成压力。因此国外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有小创新公司出现,但是不断被收购。而国内市场也在向相同方向发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关企业都亟需抢占上市先机、登陆资本市场了,但强监管的信号也非常明确,留给后来者的时间不一定会更多,强者恒强或成为趋势。”某一级市场医药行业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华南某体外检测行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本的医院有三分之二的检测项目均为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医院集中急诊和科研需要的检测。回到国内市场,相关第三方检测公司更需要去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短期来看,各类体外检测项目收费价格往下降对企业端必然有影响,但长期来说是更好的事情。”他认为,行业洗牌加剧可能会使检测行业越来越集中,这也与海外检测行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检测行业往往都会集中在两三家龙头。而其他中小企业则靠创新发展,进行细分领域的突破。
资本市场积极寻找“活水”之外,业务端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寻找新动能。
从目前来看,部分检测企业已在大力加码特检业务,推广除新冠以外的各类业务管线。
根据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常规业务(不含新冠)增长持续向好,毛利率超48.61%,同比增长4.65个百分点,特检业务(不含新冠)占比超过了50%并持续提升。
在今年8月份的一次交流会上,金域医学管理层曾表示,“对于金域医学而言,随着公司特检业务提高,高端项目比重进一步加大,未来利润主要来自特检,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而近年来受新医改政策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增长、人口总数以及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加、降低医疗成本及资本的驱动,第三方医学诊断业务需求未来也将持续增加。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迪安诊断在三季报中表示,诊断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98.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剔除新冠业务收入为34. 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
除了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打造自身业务生态,IVD企业也开始向下沉市场延伸。
一方面,价格为IVD企业进军下沉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集采政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通过核酸检测,不少IVD企业与县、乡、镇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企业建立了信任关系,”华南体外诊断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IVD企业也借此契机向下沉市场扩张。”
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以极大补充基层医院检验科检测项目少,响应速度慢,检测成本高,重复投入等限制。
广州某公立医院检验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探寻合作模式,一线城市大三甲的检验科实力雄厚,但是对于广大下沉市场来说,检验作为前端,设备人员投入大,怎么调动第三方医检的积极性,实现效率最大化对行业来说意义也很大。
(实习生钟秋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百科)
-
来源:经济观察网经济观察网记者 濮振宇 实习生 张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威马汽车还未走出“创始人年薪12亿”的外界质疑风波,又因全员降薪陷入新的舆论旋涡。11月21日,一封名为威马汽车内部沟通信的信件 ...[详细]
-
毁灭性衰退将至!桥水CIO:美国位于金融泡沫中心 大规模崩盘躲不掉
财联社上海9月14日讯编辑 黄君芝)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CIO)格雷格·詹森Greg Jensen)日前发出警告称,美国资产价格不可能反弹到疫情前的高点,投资者面临着大规模市场崩盘和毁灭 ...[详细]
-
9月26日,在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地方,一架自动售货机大小的航天器将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击一颗直径160米的“无辜”小行星Dimorphos。这一即将到来的“暴力”行动,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对行星防 ...[详细]
-
中小公募运营艰难,基金行业再现补充资本金的现象。9月14日,湘财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2亿元,新增注册资金5千万元,这是湘财基金时隔一年8个月后再度增加资本金。今年以来还有国融、 ...[详细]
-
李忱阳《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5 版)【人物】2022年“最美医生”【故事】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详细]
-
高盛负责投资组合策略和资产配置的董事总经理克里斯蒂安·穆勒-格里斯曼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对最新通胀冲击有一个简单的结论:华尔街面临的糟糕的一年将变得更糟。穆勒-格里 ...[详细]
-
来源:沈阳晚报近日,“姐姐拒绝给弟弟买房被父母告上法庭”引起广泛热议。29岁的张女士从2岁起就被父母送到了姑姑家居住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父母一直没有将张女士接回来在姑姑家居住的那些年张女士很早就懂事了从小 ...[详细]
-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对于今年国内车市而言,汽车市场何时能够恢复正增长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汽车销量数据显示,8月,汽车销量238 ...[详细]
-
一周市场回顾上周上涨0.35%,上证综指上涨0.32%,深证成指上涨0.36%,创业板指下跌0.65%;分行业来看,上周涨幅前三为:Ø 医药生物板块+6.15%)涨幅第一,主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板块带 ...[详细]
-
新京报讯记者薛晨)中国酒业协会官方网站9月14日发布通告,批准发布T/CBJ2305《白酒湿地产区》和T/CBJ2110《湿地白酒》团体标准。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在通告中表示,该标准自202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