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宏观:经过第二次75BP加息,美联储已经达到中性利率大致区间

当地时间7月27日,申万美联储召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并公布声明,宏源宏观最大变化为:1)加息75BP至2.25%-2.50%,经过加息经达间并表示另一个非同寻常的第次到中大幅加息将取决于数据。2)根据5月公布的美联缩表计划,将在9月将国债、储已MBS月缩减规模翻倍。性利
经济衰退的致区可能性对美联储加息强度形成掣肘。居民消费快速降温导致经济深度衰退的申万可能性,使得美联储并未选择100BP加息。宏源宏观美联储前期紧缩步伐越快,经过加息经达间意味着下半年美国居民需求快速趋冷的第次到中可能性越大,越可能约束美联储后续加息的美联强度和速度,鲍威尔在声明中也提到“近期消费和生产指标放缓”。储已但美联储舍去对通胀的性利更激进压制,能否换来经济软着陆呢?可能难度很大。下半年不仅居民消费将下滑,投资各分项也将承压。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虽然表示美国经济当前并不处于衰退,但肯定了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需要见到经济放缓,为供给恢复创造空间。这意味着美联储虽然不愿激进加息,但滞胀局面未彻底解决下抗击通胀,压制需求仍然是美联储更正确的选择,美国经济压力不可小觑。而如果美联储要在明年避免降息,那么今年年末可能将提前停止加息。
美联储未来是否将放缓加息?经过第二次75BP加息,美联储已经达到中性利率大致区间,在此基础上未来美联储操作或日趋谨慎。美联储将不再提供清晰的前瞻指引,而是静候经济数据的发展。一方面,薪资通胀螺旋缓和趋势较为确定,但目前还未彻底断裂。前期紧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还将逐步见效,油价至年底虽可能仍然较高,但可能也有所缓和,使得薪资通胀螺旋放缓趋势确定,但就目前数据来看,还未彻底断裂,从而维持一定紧缩力度也具备必要性。另一方面,美联储将在9月采取更大幅度的缩表操作,也将转化为对居民消费、流动性的更大打击,后续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遵循逐步平缓的态势。
美联储紧缩预期放缓+经济下行,美元指数、10Y美债利率下半年回落趋势不变。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下,美国10Y国债利率已经跌至2.8%以下,其中主要为TIPS利率下行贡献,但相对来说,美元指数走势仍然较强,主要受到海外央行紧缩步伐分化的影响,但随着美联储紧缩预期的放缓,及目前欧央行仍然坚定的加息态度,美元指数下半年回落的趋势也是非常明确的。预计10Y美债利率回落至2.4%-2.7%之间。
下半年我国出口有韧性,而货币政策外溢影响可控。我国出口产业链韧性,叠加外需缓慢降温,仍可期待出口对经济相当拉动。6 月我国出口火热,显示在全球能源供给紧张撕裂各国供应链的情况下,我国产业链在疫情冲击之后的迅速恢复令人瞩目,韧性凸显。再加上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薪资通胀螺旋尚未断裂,本土生产又持续受到高油价抑制,所以我国外需旺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夏季出口的火热态势有望延迟至秋天,预计2022全年出口增速12.2%。美联储紧缩步伐放缓,对我国外溢影响亦将缓和。随着美联储75BP加息落地,后续加息路径将日趋平缓,从而下半年对我国外溢效应将大幅缓和,而且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度有限,企业外债借入也非常谨慎,出现典型新兴市场危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决定我国汇率的根本性因素是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韧性,而下半年这两点我们并不担心,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年底回升至6.3-6.6区间。
以下为正文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联储召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并公布声明,其中最大变化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1)加息75BP至2.25%-2.50%,并表示另一个非同寻常的大幅加息将取决于数据。
2)根据5月会议公布的缩表计划,将在9月将国债月缩减上限提升至600亿美元(此前为300亿美元),MBS月缩减上限提升至350亿美元(此前为175亿美元)。
一、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对美联储加息强度形成掣肘
居民消费快速降温导致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使得美联储并未选择100BP加息。前期6月FOMC会议美联储大幅加息75BP深度震撼市场,大幅上调通胀预期、失业率预测给市场传递了美联储“孤注一掷”抗击通胀的信号,但美联储紧缩步伐越快,意味着下半年美国居民需求快速趋冷的可能性越大,越可能约束美联储后续加息的强度和速度,这一点在7月加息75BP,而不是市场一度预期的100BP中,已经可以看到,鲍威尔在声明中也提到“近期消费和生产指标放缓”,很明显前期美联储紧缩的力度已经对居民消费形成抑制。
但美联储舍去对通胀的更激进压制,能否换来经济软着陆呢?可能难度很大。美国实际PCE消费支出的回落、居民消费信心大幅下滑、二季度GDP几乎是确定的负增长,反映美联储自3月开始的加息已经对消费形成比较明显抑制,下半年非住宅投资、住宅投资也都可能有较大压力,美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虽然表示美国经济当前并不处于衰退(劳动力市场火热),但肯定了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需要见到经济放缓,为供给恢复创造空间。这意味着美联储虽然不愿激进加息,但滞胀局面未彻底解决下抗击通胀,压制需求仍然是美联储更正确的选择,美国经济压力不可小觑。而如果美联储要在明年避免降息,那么今年年末可能将提前停止加息。
二、美联储未来是否将放缓加息?
经过第二次75BP加息,美联储已经达到中性利率大致区间,在此基础上未来美联储操作或日趋谨慎。鲍威尔在此次会议上也承认在未来某个时点放缓加息节奏是合适的,但鉴于海外供给端,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鲍威尔仍强调“另一个非同寻常的大幅加息将取决于数据”,很明显美联储将不再提供清晰的前瞻指引,而是静候经济数据的发展。
1)一方面,薪资通胀螺旋缓和趋势较为确定,但目前还未彻底断裂。6月以来油价的小幅下滑,叠加居民消费的降温,使得美国居民通胀预期在7月出现较大放缓。美国薪资增速畸高、薪资通胀螺旋核心的消散,让美联储对于居民通胀预期自我强化螺旋担忧放缓,后续紧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还将继续见效,而油价至年底虽可能仍然较高,但可能也有所缓和,使得薪资通胀螺旋放缓趋势确定,但就目前数据来看,还未彻底断裂,从而维持一定紧缩力度也具备必要性。
2)另一方面,美联储将在9月采取更大幅度的缩表操作,这也将转化为对居民消费、对过剩流动性的更大打击,后续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遵循逐步平缓的态势。
三、美联储紧缩预期放缓+经济下行,美元指数、10Y美债利率下半年回落趋势已定
美联储紧缩预期放缓+经济下行,美元指数、10Y美债利率下半年回落趋势不变。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下,美国10Y国债利率已经跌至2.8%以下,其中主要为TIPS利率下行贡献,但相对来说,美元指数走势仍然较强,主要受到海外央行紧缩步伐分化的影响,但随着美联储紧缩预期的放缓,及目前欧央行仍然坚定的加息态度,美元指数下半年回落的趋势也是非常明确的。预计10Y美债利率回落至2.4%-2.7%之间。
四、下半年我国出口有韧性,而货币政策外溢影响可控
我国出口产业链韧性,叠加外需缓慢降温,仍可期待出口对经济相当拉动。6月我国出口火热,显示在全球能源供给紧张撕裂各国供应链的情况下,我国产业链在疫情冲击之后的迅速恢复令人瞩目,韧性凸显。再加上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薪资通胀螺旋尚未断裂,本土生产又持续受到高油价抑制,所以我国外需旺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夏季出口的火热态势有望延迟至秋天,预计2022全年出口增速12.2%。
美联储紧缩步伐放缓,对我国外溢影响亦将缓和。随着美联储75BP加息落地,后续加息路径将日趋平缓,从而下半年对我国外溢效应将大幅缓和,而且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度有限,企业外债借入也非常谨慎,出现典型新兴市场危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决定我国汇率的根本性因素是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韧性,而下半年这两点我们并不担心,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年底回升至6.3-6.6区间。
内容节选自宏观研究报告:
《美联储的“舍”与“得”——美联储7月FOMC会议点评》
证券分析师:秦泰 王茂宇
发布日期:2022.07.28
相关文章
重磅!长达27年,每年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石化与卡塔尔签了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程鹏 高涵 卡塔尔,不仅仅只有今年的世界杯。11月21日, 600028.SH )与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签署了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卡2025-07-07成都:将发放6亿消费券 鼓励零售、餐饮、个体商户参与让利促销
e公司讯,5月13日,成都发布官微公众号消息,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商贸服务业的冲击影响,成都市政府出台“助企30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强化了对服务业企业的帮扶激励和激发市场活力。其中,将联合区市)2025-07-07-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早间消息,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目前正在寻求收购,然而由于投资者担心交易无法完成,Twitter的股价正出现下跌。自4月下旬达到年内高点以来,Twitte2025-07-07
提升500% 西数、铠侠优化QLC闪存性能:速度达到60MB/s
由于SSD硬盘容量不断增大,NAND闪存也从之前的SLC、MLC逐渐转向TLC、QLC,特别是QLC近年来是低端SSD绕不过去的选择,它为人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性能太慢,现在西数及铠侠也新一代BiCS62025-07-07- 随着年底的上市热潮唤醒了低迷的市场,日本东京IPO市场或将迎来繁忙的12月。根据汇编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的一周,有13家公司在日本申请IPO,这是接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电子商务管理公司AnyMi2025-07-07
平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之江:党建引领 文化固基 实干笃行助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何之江证券行业联通千行百业,牵系千家百户,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党委专门成立行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