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保障基金新规亮底牌:长期健康险、寿险、年金险费率翻番,24家偿付能力不足险企须多缴

长期健康险、保险保障不足人寿保险、基金缴年金险保险保障基金基准费率翻倍
根据2022年版《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新规险费险企须多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亮底率翻但险企各类业务基准费率、牌长风险差别费率的期健具体比例,《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却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康险《通知》的寿险出炉,解开了新版《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年金能力最后一个悬念。根据《通知》:
2022年版本之基准费率:
1.财产保险、偿付短期健康保险、保险保障不足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基金缴0.8%缴纳;
2.人寿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新规险费险企须多年金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亮底率翻0.3%缴纳;其中,投资连结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牌长0.05%缴纳。
2008年版本:
(一)非投资型财产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投资型财产保险,有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8%缴纳,无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二)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15%缴纳,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三)短期健康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长期健康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15%缴纳;
(四)非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按照保费收入的0.8%缴纳,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有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8%缴纳,无保证收益的,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
对照两个版本可发现,不考虑风险差别费率的影响,不同业务类型缴纳的费率实际是有不同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监管对于不同业务的态度。
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不再区分是否投资型,基准费率一律0.8%,改变了过去投资型财产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低的情形,显示监管不鼓励投资型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发展的态度。
短期健康险基准费率不变,仍为0.8%;长期健康保险则从原来的0.15%上调至目前的基准费率0.3%,增长一倍,显示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大趋势下,监管对于长期健康保险的态度也正趋向审慎。
人寿保险也不再以有无保证收益来进行区分,而是规定,人寿保险、年金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3%缴纳,相较原来的“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15%缴纳”提升一倍;投连险费率不变,仍为0.05%——监管显然是意识到了长寿正在给有保证收益的人身险产品带来更大风险。
02
24家偿付能力不足险企须根据风险差别费率,缴纳更多保险保障基金
根据2022版的规定,险企除了根据业务类型、基准费率向保险保障基金缴费外,还需要根据风险差别费率有关规定,缴纳一定费用。而险企的风险差别费率完全取决于其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2022版本之风险差别费率:
风险差别费率以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基础,评级为A (含AAA、AA、A)、B(含BBB、 BB、B)、C、D的保险公司适用的费率分别为-0.02%、0%、0.02%、0.04%。
这意味着,风险差别费率取决于险企风险水平,风险越高缴纳比例越高,风险低的不需额外缴纳,甚至可以得到一定奖励,即减少缴纳。
具体而言,风险综合评级的为A级的险企可以少缴纳0.02%的保险保障基金;风险综合评级为B级的险企,不用缴纳额外的费用;风险差别费率影响最大的是那些风险综合评级为C、D级的险企,根据最新规定,这些险企一律视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4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这意味着,大多数险企不受风险差别费率的影响,但至少15家保险公司在按照基准费率缴费同时,还须额外缴纳保险业务收入的0.02%,9家保险公司在根据基准费率缴费同时,还须额外缴纳保险业务收入的0.04%。
03
暂停缴纳上限大幅提高,中小公司须长时间持续缴纳
相对于基准费率、风险差别费率,对于很多险企而言,尤其是中小型险企而言,影响更大的或许是另外一个指标,即“暂停缴纳上限”。
无论是2022年版本还是2008年版本,《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都规定险企缴纳余额达到一定比例后即可暂停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在2022年版本中,这一上限被大大提高了。
2022年版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停缴纳:
(一)财产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行业总资产6%的;
(二)人身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行业总资产1%的。
2008年版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停缴纳: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6%的;
(二)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1%的。
2008年版本规定,只要达到公司总资产6%、1%即可,而2022年版本中,这一上限被大幅提高至行业总资产的6%、1%。
对于很多大型险企而言,由于业务规模大,市场份额高,很容易达成这一上限,但对于很多中小型险企而言,这意味着其须长时间缴纳保险保障基金。
以财产险行业为例,2022年末的行业总资产为2.67万亿元,一家总资产规模为100亿元的险企,原来其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只要达到6亿元就可以暂停缴纳,伴随着公司总资产进一步扩大,恢复缴纳即可;而现在,其缴纳上限被提高至了1602亿元。
同样的,2022年末,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3.37万亿元,这意味着目前单个人身险公司保险保障基金暂停缴纳上限已经提高至2337亿元。
04
或对险企利润造成直接负面影响
由于大部分人身险种的基准费率都出现翻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表现。
有券商对此进行了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国寿、平安寿、太保寿、分别提取保险保障基金12.53亿元、9.03亿元、3.38亿元、2.75亿元,假设2023年寿险业务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费为2021年的两倍,则基准费率提升预计对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归母净利润增长影响分别为-1%、-3%、-1%、-2%。
整体来看,保险保障基金费率上涨对于险企利润确实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
尤其是对于2022年三季度末43家风险综合评级为A的保险公司来说,因为其风险差别费率为负数,意味着新规对其净利润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降低。
05
部分中小险企资本不足风险或将进一步增强
可以看到,包括2022年版本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以及近日下发的《关于缴纳保险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近年来,所有的监管政策都体现出了相似的监管理念,即建立在各种评级基础上的“分类监管”。
根据《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监管评级高的险企在负债端、资产端都拥有更大的选择范围。而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关于缴纳保险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风险综合评级越高的险企,其保险保障基金费率越低。
“分类监管”核心在于倡导“公平”:风险越大,责任越大,鼓励、引导险企管控风险,合规经营。长期来看,这无疑是有利于行业稳健发展的。
不过,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一些风险较高的中小险企其负债端、资产端相较大型险企本就面临更多限制,如今,其还需要缴纳更多保险保障基金,负担进一步加重,这势必会对其资本、偿付能力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更现实的困境是,保险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对资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行业资本回报率又不断走低,这导致很多资本对投资保险业失去了兴趣,不少险企增资发债都面临一定困难,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因子正在加速聚集。(慧保天下)
相关文章
四大重磅文件齐发!符合这些条件,可停止全员核酸!无疫情不得扩大核检范围!
四大重磅文件齐发!符合这些条件,可停止全员核酸!无疫情不得扩大核检范围!居家隔离、风险区判定…都有回应王璐璐/整理据国家卫健委11月21日消息,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新2025-07-08赛力斯2022年半年报:新能源业务营收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业务
增收不增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报道8月19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原小康股份,以下简称“赛力斯”)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24.16亿2025-07-08200元代购一杯!茶颜悦色南京开店排长队“惊动”警方,回应:希望消费者理性消费
8月18日上午,茶颜悦色南京地区两家门店首开业,线下门店一时间排起了长龙。此外,#南京茶颜悦色开店前5分钟售罄#、#南京茶颜悦色预约代购1杯200元#、#南京一茶颜悦色开业半小时后停业#等7个词条登上2025-07-08- 中新网8月19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近日,“芯片价格雪崩”引发热议,部分芯片从去年高位的200元降至现在的20元一个,对比不久前还有大佬“打飞的”求芯片,仿佛一夜之间,芯片价格就“雪崩”了。芯片进2025-07-08
2022上半年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预警:下半年仍面临三大风险
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孙磊受前期重庆地区高温限电影响,SZ000625,股价14.41元,总值1430亿元)部分车型生产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8月31日晚间,长安汽车官微发布消息称,目前重庆地区高2025-07-08-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