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的“感悟”吓坏市场
经济日报
8月26日,感悟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美联(新华社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无误地传达了“通胀明显回落之前绝不收手”的储主信号,吓坏了美国投资者。席的吓坏这一鹰派立场是市场基于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联储权衡通胀与增长之间的历史中寻求到的“感悟”。他总结了三大历史教训:一是感悟中央银行可以而且应该为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负责;二是公众的通胀预期作用巨大;三是将抗通胀坚持到底。但更大的美联担忧在于,当美联储执意要加息提升基准利率时,储主借债大户美国政府该怎么办?席的吓坏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去年和今年杰克逊霍尔经济政策论坛上的表现可谓判若两人。
去年,市场鲍威尔大展平衡之术,感悟在传递对于就业、美联通胀的储主总体看法和缩减购债计划前瞻指引的基础上,试图塑造市场预期,席的吓坏避免市场过于担忧紧缩风险。市场
今年,鲍威尔可谓单刀直入,以“更为聚焦”“更为直接”的信息吓坏了美国投资者。其强硬鹰派讲话不仅造成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在8月26日讲话当天分别下挫3.03%、3.37%和3.94%,也让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下挫1.22%。
鲍威尔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联储权衡通胀与增长之间的历史中寻求到的“感悟”。他总结了三大历史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中央银行可以而且应该为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负责。在经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通胀后,这一理念得到了全球主要央行的认可。但鲍威尔在9月份议息会议前释放这一观点,无疑是强化自己的鹰派立场。这不仅有助于展示作为央行的责任与担当,更重要的是能够扭转市场上此前存在的鸽派预期。
在鲍威尔讲话之前,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以及通胀处于历史性高位,使得部分投资者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下美联储加息步伐将不得不放缓。抗通胀与保增长的天平将向后者倾斜。鲍威尔确实在此次讲话中提到“在货币政策立场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未来某个时候放慢加息步伐可能会变得合适”,但是他随后就表示,“历史记录强烈警告不要过早放松政策”。
针对美国通胀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美国通胀高企的原因既有需求的旺盛,也有供给的受限。此前就有分析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发力在于需求侧,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对此,鲍威尔表示,“这一切都不会削弱美联储执行确保价格稳定任务的责任”。这等于说美联储会通过利率进一步压低需求,以实现与受限的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进而压低通胀及通胀预期。这也就意味着鲍威尔不会因为增长问题放松货币政策。
在此次会议之前,鲍威尔就表示不会因为经济增长的压力放弃紧缩货币政策。在此次会议上,他明确表示,“降低通胀需要更高的利率、增长放缓和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条件,这些都是降低通胀的不幸代价”。在通胀与经济失速的权衡中,他的观点是:“未能恢复价格稳定将意味更大的痛苦。”
如果说鲍威尔的第一个教训是强调美联储的责任和强硬立场,第二个教训则多少有“甩锅”嫌疑。他表示,“公众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可以在设定通胀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详细阐释了对于全球通胀的理解,他认为,技术发展、全球化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以及全球央行致力于保证价格稳定的承诺,共同形成了全球经济发展中持续的反通胀力量。彼时他认为反通胀力量不会突然逆转或减弱,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反通胀力量将继续缓解通胀。无疑,2021年的鲍威尔认为在长期通胀趋势下央行能够解决通胀问题。
而在2022年,鲍威尔则引用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胀是自我强化”的观点称,“如果公众预计通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低位和稳定,那么在没有重大冲击的情况下,它很可能会。不幸的是,公众对高通胀和波动的预期也会加剧通胀。高通胀的预期会影响家庭的财务决策和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而进一步推升通胀”。
鲍威尔说,“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通胀,这凸显了当今特殊的通胀预期风险”,言外之意是要有效抗击通胀,必须打破通胀预期的束缚,而公众在通胀问题上必须负起责任。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从理论上讲公众的通胀预期是在实际通胀高企后的经济决策或财务决策过程中形成的。在美国通胀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让居民或者企业脱离实际针对高通胀作出理性的经济决策显然是不可能的。
的确,历史经验表明当前高通胀持续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而要破解这一通胀预期,鲍威尔的这番公众负责论似乎是舍本逐末。
那么如果居民或者企业不改变、不扭转通胀预期会怎么样呢?鲍威尔分享了他的第三个历史感悟——“将抗通胀坚持到底”。
他表示,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面对此前长期的高通胀,不得不采取非常严格的货币政策。面对当前的持续高通胀,当前的美联储也必须采取有力而迅速的措施来缓和需求,直到需求能够与供给保持一致。
鲍威尔表态的直接含义在于美联储将在未来保持激进加息,不惜牺牲需求和经济增速来压低通胀。当然,不排除其塑造预期的意图。以强硬的鹰派表态和义无反顾的反通胀立场来压制持续的高通胀预期,进而为美联储在物价稳定和就业方面的平衡寻求更大空间。
无论意图为何,鲍威尔明确无误地传达了“通胀明显回落之前美联储绝不收手”的立场。6月份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略低于4%。考虑到当前利率水平,未来美联储很可能持续加息至2023年。而如果8月份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表现良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高位,市场不排除9月22日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
当鲍威尔把自己塑造成“抗通胀卫士”时,美国资本市场给出了反应,毕竟通过打击需求抗通胀必然带来企业营收的下滑。然而,这背后似乎还有更大的担忧——入不敷出的美国政府怎么办?长期低廉的融资成本是美国借新还旧、弥补亏空的一大便利条件。当美联储执意要加息提升基准利率时,借债大户美国政府怎么办或许是更大的问题。
(责任编辑:焦点)
-
台湾《经济日报》11月22日消息,英特尔公司重启代工业务的主将塔克尔Randhir Thakur)将离开这家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发出电邮声明称,塔克尔“已决定离开他的职位,追求公司外部的机会。他会待到2 ...[详细]
-
聚焦!印度召集西方多国情报主管开会,多议题涉华,包括“在乌克兰之后破译中国”就在印度政府极为看重的“瑞辛纳对话”25日开幕的前一天,新德里的一场“国际情报主管会议”先吸引了媒体关注。据《印度教徒报》2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6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今日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3%,流媒体订阅用户继续增长。华纳兄弟探索是华纳传 ...[详细]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我国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今天25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表示,《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重要法律,开创了我国法 ...[详细]
-
中新网上海11月23日电 记者 郑莹莹)“如果说‘3+6’新型产业体系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是上海产业发展的‘明天’,未来产业就是上海产业发展的‘后 ...[详细]
-
目前北京物资供应稳定,各大商超也开启了保供模式。囤菜已经在北京“卷”起来了。“我们只是今天快闭店了,不用慌,不用抢,明天都会上新货的。”4月24日晚上9点,盒马鲜生林奥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对着店内的消费者 ...[详细]
-
北京再发特殊再融资债券偿还存量债务,浙江按季研究法定债务率变化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综合报道 Wind数据显示,上周地方债发行1044亿,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943亿。截至4月24日,今年地方债发行2万亿,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32万亿,完成全年额度的36 ...[详细]
-
自4月25日起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宏图大道站、常青城站、金银潭站,3号线宏图大道站,8号线金潭路站、宏图大道站恢复正常运营。目前武汉地铁仍有6个车站封闭。 ...[详细]
-
11月23日0时至15时,东城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5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53例,社会面筛查人员2例,目前均已转入定点医疗机构。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主要风险点位11月16日7:00—17:0 ...[详细]
-
俄安全高官警告:西方这样做的结果可能让“乌克兰分裂成几个国家”
【环球网报道】综合俄罗斯塔斯社、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26日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警告称,西方及受其控制的乌克兰政府所采取的对俄敌视政策的结果,可能让“乌克兰分裂成几个国家”。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