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奥密克戎通过气溶胶方式传播,专家详解如何预防

当前,警惕胶方家详解何我市疫情呈现多区多点、奥密散发与聚集交织、克戎持续上升的通过严峻形势,隐匿传播、气溶交叉感染和社区扩散的式传风险持续存在。27日,播专公卫专家提醒市民,预防警惕奥密克戎病毒在相对封闭的警惕胶方家详解何环境中经过气溶胶传播,居家预防尤为重要。奥密
气溶胶传播
“偏爱”潮湿密闭空间
今年以来,克戎多地流调通报显示,通过在密闭空间出现因气溶胶传播导致的气溶聚集性感染。
3月,式传某地一栋33层建筑暴发聚集性疫情,播专共有62.9%的确诊病例居住在18个不同楼层(房间)的垂直建筑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这些病例并非密切接触者,推测发生了气溶胶的跨楼层垂直传播。
本月初,另一地举办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疾控专家也提及气溶胶传播:当地不少新增感染者集中在城中村片区,人口密集、空间狭窄,当有感染者存在的时候,排出的病毒极易在区域内形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的气溶胶。
近日,据我市流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某小区同楼栋的新增12例感染者,经基因测序和流调显示,感染者均居住于该楼栋某阳性病例的楼上同户型房间,属同一传播链,按照发病的时间来看,底层居民先转阳,楼上住户后感染,因此推测有可能是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厨房烟道等途径造成气溶胶传播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更容易在潮湿、密闭、拥挤的空间快速传播并能快速导致大量人群感染。”专家表示。
气溶胶是这样传播病毒的
气溶胶传播为何可以楼上、楼下相互传播?
专家介绍,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跟一般的空气传播相比,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当新冠病毒附着在尘埃、飞沫,或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就能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
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能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比如,感染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可能会出现包含病毒的气溶胶,而电梯内空气流通较差,随后乘坐电梯的人,传染风险就会增加。
但需要强调的是,气溶胶传播也有前提,民众不必因此恐慌。飞沫能传播的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只有当空气流通不畅时,才可能形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的气溶胶。应对气溶胶传播,民众需提高警惕,但不必恐慌。
家庭这样预防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室内传播风险大于室外,家庭聚集型疫情室内传播比例更大,因此要重点做好居家预防。
首先,勤开窗通风。每天定期开窗3次以上,尽量打开居室里相对的窗户、形成对流,时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尽可能将室内空气彻底更换一遍,有效消除气溶胶在密闭空间内的传播。
其次,做好下水道防护。下水道回水弯中的存水能封住管道,有效防止气溶胶进入。市民可排查家中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的水封状况,及时补水,防止气溶胶经管道扩散。如果地漏没有水封条件,也可在使用后盖上盖子,或是用胶带进行封堵。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也可用保鲜袋灌水后扎紧,放在地漏上作为封堵盖。
再次,使用卫生间也需做好防护细节。使用坐便器后,应盖上马桶盖再冲水,避免气溶胶飞溅至马桶外。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如过卫生间通风条件不良,建议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此外,近期也可增加室内清扫频率,减少室内尘埃,帮助净化空气。
“无论何时,都要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在上下楼的电梯里。”专家还特别强调,市民外出时坚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与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掩住口鼻。目前研究表明,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多数飞沫约在0.8米—1米距离内落到地面。因此,戴好口罩、保持距离能实现双重预防效果。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王春岚 江梦晴
编辑:叶凤
校对:张莹莹
相关文章
- 提到链家,你会想到什么?房屋交易的场所、专业的交易服务,这些或许是首先被记住的答案。 但在成都,链家还扮演着更丰富的角色:走到城市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链家的门店,绿色的门头成为这座城市的标识;每周,2025-07-08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8
-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晓青7月7日晚间,金科服务09666.HK)公告,公司在7月7日分别和金科集团的相关成员就收购总建筑面积为9677.59平方米的三项托儿所物业所有权订立三份最终协议,总代价约2647万2025-07-08
- 嫌疑人被捕画面海外网7月8日电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上午在奈良市街头演讲时中枪倒地,随后被紧急送医,目前已无没有生命体征。据朝日新闻最新消息,奈良市一名17岁女高中生在附近大楼目睹了事发过程。根据该2025-07-08
- 集团周三表示,预计第四季度税前亏损约15亿瑞士法郎合15.8亿美元),原因是在痛苦的重组过程中,净资产外流导致其财富管理业务下滑。该行表示,存款和管理资产减少,将导致净利息收入和经常性佣金及费用减少,2025-07-0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有待优化建议完善管控政策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我国现有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未充分体现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效益,对其能耗与碳排放水平的衡量不够全面、科学。一方面,评价体系未充分考虑数据中心承载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评价体系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