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既“老”又“新”的信托行业将往何处去

既“老”又“新”的信托行业将往何处去

2025-07-05 19:02:37 [休闲] 来源:计上心来网

来源:用益观察

1987年,老各级农行已成立信托投资公司122家。既又将往这是新的信托行业刊登于《金融时报》1987年10月12日第2版的一则报道。

“当时,何处我国信托公司除中信、老光大等,既又将往很多是新的信托行业由银行设立的,还开办信托存款业务,何处跟现在的老信托公司大相径庭。”当年采写上述报道的既又将往记者陈子牧说。

我国信托行业自恢复发展以来,新的信托行业经历了几次整顿—发展—整顿。何处时至今日,老当年的既又将往信托公司基本都已退出市场。重新登记后展业的新的信托行业信托公司数量降至68家;业务模式也从起初的类银行业务,向资产管理、资产服务转型。

记者翻阅35年前的相关报道后发现,“摸着石头过河”的信托行业除了扮演投融资窗口角色,也曾开展一些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本源业务。在经历诸多曲折和艰辛之后,行业“回归本源”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部既“老”又“新”的法律

1999年,信托行业开始第五次清理整顿。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业内统称“一法两规”)陆续颁布实施,初步明确了行业定位,信托公司开始步入规范经营阶段。

信托法颁布前后,蔡概还、李宪明等多位业内专家在本报开设的专栏谈信托法及相关问题。

“信托作为一个全新的法律制度,本报及时组织报道,在当时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信托法起草人之一,蔡概还对当年的事情记忆犹新,“2001年,我国信托法正式实施,为了宣传信托法所确立的信托制度,《金融时报》开辟了信托专栏,邀我系统介绍了信托立法过程、信托的概念、信托的设立、信托当事人、信托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以及公益信托等内容。”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开始参与起草信托法至今,已经过去快30个年头了。时至今日,我国的信托法既老又新。”蔡概还感慨道,“说他‘老’,是因为已经实施20年出头并到了需要修订的时候;说他‘新’,是因为信托制度引入我国逾二十载而仍然为大部分人所不了解。有人感叹,20年前我国居然能够出台这样的一部法律,且大部分内容具有超前性,实属不易。”

据介绍,当年立法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尽快在我国建立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结合中国国情的信托制度,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为市场经济提供灵活多样的资产管理工具。这一立法目的,应该说随着信托法的出台而得到解决。至于信托财产登记、营业信托规范、信托税收安排等问题,是在信托法出台后才逐渐显现并被大家所关注的。在蔡概还看来,就我国目前的实践情况而言,信托制度的应用正朝着“广义”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广义的大信托时代还未到来。

对于这部行业重要的法律,在前不久召开的2022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推动信托法修订,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家既“老”又“新”的公司

上述法律法规确立了中国信托业的法律地位,也为信托公司打开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020年8月6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更名为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托”)推出仅10天的“新上海国际大厦项目资金信托”宣告提前完成2.3亿元的销售额度。在此之前,爱建信托“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信托计划”5.5亿元的额度一周就发行结束。当时有报道称,信托公司展示的吸纳民间资金的能力让业界感到振奋。

上海信托前身是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于1981年正式成立,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

本报1991年12月30日1版报道“上海投资信托公司资产总额达六十多亿元”,当年该公司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亿元。30年后,上海信托2021年年报显示,信托资产规模为6272.5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7.98亿元,净利润14.22亿元,为受益人分配信托利润达266.98亿元。

从业务范围看,跟当年同时期的信托公司一样,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主要开展的是类银行业务,通过吸收信托存款、拆借以及海外发债等各种渠道融资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也从事贸易、房地产等投资经营活动。

“2021年,我们围绕信托投行、证券投资信托、家族和家庭信托、资产证券化、普惠金融和慈善信托、私募股权信托等业务转型方向,打造质量优先的全新增长模式。”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说。

在全新的转型模式之下,以前积累的优势得以彰显。1992年,上海投资信托公司以参股形式支持上海“第一支柱”产业集团——汽车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与此同时,不断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浦东开发开放。目前,上海信托已基本构建较为完整的股权投资版图,自主发起及参与投资了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浦信盈科股权投资计划等,与上汽集团也开展了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业务合作。

陈兵说:“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后,鼓励包括信托行业在内的非银金融机构引入外资,这对信托公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上海信托注重业务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升级融资类业务为投资银行业务,大力发展投资类信托、服务类信托,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个既“老”又“新”的业务

天津市信托投资公司在1987年时办理了一单遗嘱信托业务,信托投资公司遵照遗嘱信托约定对委托人遗产进行了分配,这一事件当时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我国信托法已明确可以以遗嘱方式设立信托;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唯一提及信托的一处即是遗嘱信托,民法典第1133条第3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遗嘱信托是服务信托的主要业务形式之一,它在资产隔离、破产保护与事务管理等方面体现出的信托业本源功能,与服务信托的宗旨和理念十分契合。

然而,35年前已经开展过的业务,在当前仍被看作是转型创新中的新业务,且此类实践仍然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这与信托行业选择的发展方式有关;另一方面,有分析人士认为,大众对遗嘱及信托这两种法律传承工具认知还不够。

从现在行业的转型实践看,遗嘱信托只是信托众多本源业务之一,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信托业务,归根结底,信托因信任而托付。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表示,只有委托人对信托行业有信心,对信托公司有信任,才会把财产托付给信托公司管理。

对于信托业未来能否实现长期健康发展,肖远企认为,这取决于信托业能否在金融体系中发挥难以替代乃至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决于信托公司能否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和信誉取信于委托人。

来源:金 融 时 报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