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春风海上来 破浪前行日争新——海南以“大会战”姿态推进自贸港建设
南海之滨,大会战开放高地。无限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迎来四周年。春风四年来,海上海南这座3.5万平方公里的破浪“南海宝珠”,释放着璀璨的前行光芒,吸引着世界的日争目光,凝聚着奋斗者的新海汗水,绘织着新发展的南姿蓝图。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态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进自建设在正确方向的贸港指引下,过去1460多个日夜,大会战海南以“闯”为基调、无限“稳”为基础、春风远近结合、“小步快跑”,举全省之力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自贸港建设。
自贸港壮阔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海南以空前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政策落地实施,初步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体系。
当前,海南将迎来自贸港建设进程中的第一场“大考”。根据时间表,海南将于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2022年,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
一场更为高涨的建设热潮,正在南国的热岛上掀起……
高位推动:备战封关运作
3月18日,三亚。早晨湿热的空气混合着沙土的颗粒,拍打在建设者们的面庞上。
一声开工令下,南山港区联检楼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海南省筑牢封关运作硬件条件、推进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性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8981.18平方米,包括查验单位业务技术设施及其配套等,预计于2023年3月完工。
“我们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确保按时交付施工。”开工现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自贸港创新合作处处长陈浩表示。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标志,是全面建设自贸港的基础。
同时,这也是一项涉及部门多、事项复杂的建设任务,离不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从上到下,从国家相关部委到到海南省内,都围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作了重点部署。
举全省之力、以“大会战”的姿态,海南正高位推动封关运作准备各项工作,探索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全岛封关运作监管新模式。
目前,海南已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推进全岛封关准备工作专班,下设口岸规划与建设、非设关地布局与建设、税收政策安排、金融配套、行政体制保障、项目建设及要素保障六个专项工作组,分领域推进相关工作。
海南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告诉记者,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框架方案》等系列口岸建设指导性文件已印发实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海南已梳理了全岛封关运作相关建设项目54个,计划投资180多亿元,并已打包上报争取中央资金及用地用海的支持。
同时,海南已同步启动税制改革、跨境资金账户体系、行政体制改革等封关配套制度研究及建设。海口海关亦将优化跨境贸易通关便利,推动海关监管数字化,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全力推进做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相关准备工作。
高效落地:释放政策红利
“‘零关税’让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大大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望着装载着“太空星云”游乐设备的集装箱在海口港码头徐徐卸下,三亚苑鼎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海朋兴奋地说。
2月14日,国家相关部委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增列旋转木马、秋千及其他游乐场娱乐设备等文体旅游业所需的生产设备。“太空星云”是上述政策升级后的首票货物,涉及货值87.5万欧元,减免税款124.8万元人民币。
自2020年11月以来,从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到自用生产设备,从“首票”、“首单”到“多票”、“多单”,海南自贸港三张“零关税”商品清单在一年多时间内相继落地实施。
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零关税”带来的政策红利正在润泽越来越多的企业。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三张“零关税”清单累计进口金额77.7亿元,减免税款14.4亿元。
同期,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海南省,加快构建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等先后出台,自贸港落地政策累计达150多项。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颁布,在国家立法层面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截至2022年初,海南已制定出台15件自贸港配套法规。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没有先例可循。
2019年2月至今,按照“首创性、已实施、集成性、可复制”原则,海南推出了13批共123项制度创新案例。“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特别极简审批园区从3个推广到14个,园区项目落地审批提速70%……接踵而至的制度创新案例,有效优化了海南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释放的制度红利,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的同时,也在提升这片土地的吸引力。
“近者悦,远者来。目前,海南大力引进各类市场主体,正在形成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董事长景柱说。
截至2021年底,海南全省市场主体活跃度(有税有收入)同比提升25%。573家在琼央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8%。同期,海南共引进人才19.9万人,同比增长63%。
高质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自三亚市中心出发,沿着海南环岛高速一路西行40余公里,便可看到依海而立的崖州湾科技城。四年前,这里的大部分区域还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如今,放眼望去,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多栋建筑主体拔地而起。
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坐落其中。据介绍,该项目聚焦种子创新和农业生产需求,预计将于今年5月交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崖州湾科技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共有115个,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沿着海南岛蜿蜒的西海岸线一路向北,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作为洋浦石化产业的代表性项目,该项目在去年完成年度投资10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建设,仅在今年1月就完成了22亿元的投资额,同比增长279%。
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洋浦将聚焦油气产业往高附加值低环境负荷方面发展,加快推进油气产业链向下延伸和整合,实现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自贸区(港)建设以来,海南通过奏响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经济转型三部曲”,加快形成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
2021年海南启动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种业科技、深海科技、三大“陆海空”创新高地。
2021年,海南重要产业发展交出了催人奋发的“答卷”——“3+1”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4家;专利授权量增长58.9%,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8.4倍;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全省60.4个百分点,营收实现翻番;油气产业加快向新材料等下游延伸,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8%。
更高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021年12月2日上午9时,HU7181海口-北京、CZ6444海口-深圳航班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的跑道滑跃起飞,标志着海南重要空港进入了“双航站楼、双跑道”的全新时代,海南自贸港空中门户也迎来了扩容升级。
同期,海关总署公布,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扩大至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未来,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将重点发展飞机维修、保税航材物流等产业。
美兰机场二期投运、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无疑将带动海南临空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海南自贸港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作用。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曾表示,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海南自贸港恰好就处在“8”字中间的交汇点上。这个交汇点就是海南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能够做好特色文章、做出独特贡献的地方。“我们要发挥背靠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做好畅通国内大市场的文章。”
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自贸港开放政策,海南正努力写好免税购物、国际医疗和“留学海南”三篇消费回流文章,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继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实现翻番后,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增长84%,全年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引进超过200种特许药械,特许药械使用患者同比增长超过10倍,成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
2022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目标剑指千亿元。位于海口西海岸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将继续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发展势头“添薪旺火”——该项目日前完成造型屋面合拢,预计今年投运,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购物城。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质量实施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RCEP的叠加效应,实施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海南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在RCEP 与中国大市场中的战略枢纽地位凸显。”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抓住RCEP 生效的重大机遇,海南自贸港要在服务大局、把握大势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我们将全力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准备工作,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彰显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信心、决心。”沈晓明表示。
惜时奋进,坚定方向。海南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蹄疾步稳的节奏,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征程中持续向前。
(责任编辑:时尚)
-
“一只中短债基金一天可以跌超12%,已经打破了我对稳健理财的认知。”有投资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说道。在被通知赎回款项“T+7”日延迟到账后,富荣中短债投资者再度迎来重击。11月21日,富荣中短债A/C ...[详细]
-
财联社11月7日讯编辑 马兰)上周末,英国首都伦敦爆发大规模游行,数千人参加了这一次抗议活动,组织者将这场抗议命名为“英国崩溃”游行。该抗议活动得到了英国工会代表大会TUC)、其他主要工会和中产阶级抗 ...[详细]
-
《财圈社》2022年11月7日,以“智能网联赋能汽车品牌全球化”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汽车发展趋势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馆正式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支持,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详细]
-
聚焦进博会|从肿瘤诊治到近视防控,医疗企业瞄准中国最迫切需求
癌症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有数据显示,新发癌症病例占全球的23%,癌症死亡病例占全球的30%,中国癌症负 ...[详细]
-
继沙特后,日本再度上演2比1逆转好戏。11月23日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继续进行。E组的一场焦点战在哈里发体育场进行,2014年世界杯冠军德国对阵亚洲劲旅日本。京多安上半场的点球命中让德国占据优势 ...[详细]
-
03383)发布公告,该集团连同该集团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以及由该集团管理并以“雅居乐”品牌销售的房地产项目雅居乐项目)于2022年10月的预售金额合计为人民币47.7亿元而对应建筑面积为39.1万平方 ...[详细]
-
先交楼再月供,免首付、送车位(券)……这年头卖房的营销招数越来越花哨了
每经记者 黄婉银 年底抢收季已至,佛山、东莞等地多个新盘都打出了“交楼/收楼再供楼”的营销活动,即购房者下订后不用马上支付月供,而是等到真正交付的收楼时才开始供楼。这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房企为抢收客户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导读获批9亿纾困资金支持的背后,星星之火能否点亮行业信心?作者 | 苏影编辑 | 卢泳志来源 | 债市观察地产寒冬,对于在深海中潜泳的一众房企们 ...[详细]
-
积极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印发《中国建设银行“十四五”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积极布局。截至目前,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近70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