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市场挤泡沫 投资人更有筹码了?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近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生物市场福布斯全球CEO大会上表示,新冠疫情早期触发了对于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医疗过度投资,现在该行业的挤泡估值正在急剧下降,行业整合时机已经成熟。沫投
该观点引发了行业热议。资人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都面临着同样的筹码情况,不管是生物市场美国还是中国,生物医疗行业的医疗泡沫已经破裂,尤其是挤泡在生物技术领域。”
过去几年,沫投由于全球对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的资人增长前景乐观,大量风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参与者掀起一轮投资热潮,筹码资本市场也迎来股市的生物市场狂欢。
在美股市场,医疗表现最为明显的挤泡是mRNA疫苗厂商Moderna和BioNTech。2020年初,BioNTech股价还不到60美元,到2021年7月,该公司股价已接近270美元的高位,不过目前,BioNTech股价跌至130美元附近。Moderna股价更是从2020年年初的不到30美元,飙涨至2021年7月高峰时的385美元,涨幅超过10倍。截至9月27日收盘,Moderna股价也已跌至122美元的近两年新低。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国内在制药和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投资交易显著放缓。在一级市场上,根据研究机构Refinitiv的数据,今年截至9月中旬,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交易总额约为1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0亿美元减少了近一半。
以创新药为例,根据一份今年8月发布的相关报告,2020年全年中国创新药总计融资376笔,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达858亿元人民币;2021年,全年总计融资519笔,同比增长38%,但披露融资总金额同比下降21%至68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创新药的总计融资仅156笔,披露融资金额仅209亿元人民币,较前两年继续大幅下降。
在二级市场,中证医疗保健指数目前已跌至2021年2月一半的水平,创下三年来的新低。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连续经历了5个季度的回调,市盈率收缩至20倍左右。
“过去两年,大笔的融资涌入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推高了相关领域的融资金额,也出现了估值过高和重复创新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回归理性,部分生物医疗细分领域的估值也已出现正常回调。”一位医疗领域投资人李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李军还表示,他近期接触的一些项目,已经有企业愿意以上一轮的估值引入新的资本。“中国企业一般不会接受降低估值来融资,因为早期投资人不愿意。现在的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在谈判的时候,确实也能有更多的筹码。”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但有一些确实是质地优良的企业,态度还是比较强势,不肯让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军为化名)
相关文章:
- A股突破5000家,整合类重组: 并购逻辑嬗变悄然“强链”“补链”
- 美债收益率再探高位 互换合约显示9月升息75基点概率超过七成
- 中通快递: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63.1%
- 社科院高培勇: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大活力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刘强东发全员信:京东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 中金:维持网易-S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99港元
- 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 北京:24日起进入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证明
- “The Laundress”翻车 联合利华高端路再添堵
- 花费超2200亿美元?卡塔尔或打造“史上最贵”世界杯!远超近八届世界杯成本总和?怎么花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