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上市公司竞逐千亿市场蛋糕 屈光不正手术独挑业绩大梁
同样是眼科业绩医疗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的上市市场手术医院在疫情之下的遭遇却是冰火两重天。
在民营医院整体亏损危机持续蔓延之际,公司眼科医院益发彰显一枝独秀。竞逐
以龙头企业(300015.SZ)为例,千亿屈光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23.57亿元,蛋糕独挑大梁超过了2021年达到上市以来年度业绩顶峰的不正23.23亿元。
但综合性民营医院与之相比却是眼科业绩天壤之别,代表性上市公司(000516.SZ)继2021年亏损8.22亿元之后,上市市场手术2022年前三季度续亏8.27亿元,公司与爱尔眼科构成的竞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
不仅如此,千亿屈光11月刚上市交易的蛋糕独挑大梁(301267.SZ),受到了投资者热捧,不正计划募资7.79亿元变成了实际募资总额达到30.53亿元。眼科业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有着“金眼科”之称的眼科医院,是名副其实的“下金蛋”黄金赛道。
这从目前A股市场5家眼科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即可窥斑见豹。
除了2009年上市后迅速做大做强的爱尔眼科,刚上市交易的华厦眼科(301267.SZ)表现也不俗。
从业绩增长幅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华厦眼科同比增长18.13%,甚至高于爱尔眼科同期17.65%的增幅。
而华厦眼科和爱尔眼科同时都是A股5家眼科上市公司中2021年业绩的高增长者,分别同比增长36.01%与34.78%。
但与华厦眼科同在2022年上市的(301103.SZ)和(301239.SZ),2021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3.84%与13.81%,从钢结构行业转型并由光正集团更名而来的(002524.SZ),当年业绩则同比下降13.31%。
即使是2022年前三季度,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与华厦眼科、爱尔眼科同样出现了分化,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6.86%与20.56%,光正眼科虽然出现187.45%的超常规同比高增长,但这是其当期将法院判决的21200万元不需支付股权转让款计入营业外收入的结果,若扣除此项收入则实际为亏损。
不过,由于光正眼科的医疗业务主要在上海,主要收入的来源地受今年疫情影响停诊2个多月,对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从营收和净利润规模来看,光正眼科在5家眼科上市公司中处于垫底的“凑数”位置,并且还在兼营钢结构和能源业务,扣非后净利润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表明尚未完全进入眼科风口。而爱尔眼科遥遥领先,华厦眼科居第二位。
从业绩中“含金量”最高的扣非后净利润这一指标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获得正增长的依然是爱尔眼科和华厦眼科,分别同比增长15.1%与20.74%,实现数分别是25.04亿元和4.33亿元。
以扣非后净利润规模相比较,尽管爱尔眼科相当于5.78个华厦眼科,但华厦眼科却远高于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后两者2022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9062.82万元与6216.47万元。
从盈利能力分析,爱尔眼科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已经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其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51.91%与19.71%,并且从2009年上市以来的净利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其中最低的2013年也达到11.05%。
华厦眼科则紧随其后,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8.02%与15.93%,但业绩规模小于普瑞眼科的何氏眼科,以8.51%的同期净利率领先普瑞眼科的6.56%,同期毛利率却以41.63%低于普瑞眼科的44.45%。
即使是同行业相对弱势的光正眼科,其眼科业务在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皆超过40%。
记者对比数据还发现,今年眼科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多得到提升。
华厦眼科、普瑞眼科202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率和毛利率皆高于2021年,而爱尔眼科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略微低于2021年,净利率却明显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何氏眼科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虽比2021年有所提高,但净利率反而小幅降低。
眼科上市公司领跑者吸金能力强悍,但同行之间最赚钱的业务却相同。
梳理定期报告可知,眼科上市公司的最大收入和盈利来源都是屈光项目。
以爱尔眼科为例,其2022年上半年屈光项目营收34.38亿元,占比为42.41%,但由于毛利率高达57.69%,该项目所占的利润比例达到49.6%,高于营收比例。
同样作为眼科上市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各家的毛利率却存在较大区别。在2022年上半年,华厦眼科屈光项目毛利率以52.55%位居爱尔眼科之后,普瑞眼科以52.31%处于第三,何氏眼科以49.19%排名第四,光正眼科以34.71%垫底。
尽管光正眼科的屈光项目毛利率相对较低,同时又有钢结构和能源业务,但屈光项目占利润比例却达到53.06%。不过,普瑞眼科屈光项目占利润比例更高,为71.28%。
可以说,屈光项目对于眼科上市公司举足轻重。作为眼科上市公司,主要是提供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服务。
而所谓屈光不正,是指平行光线进入无调节的眼球之后没有聚焦于视网膜的一种情况,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根据华厦眼科招股书描述,目前主流的屈光不正手术治疗手段可以分为角膜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
华厦眼科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屈光平均手术单价为8824.69元/眼。
与此同时,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发展迅速,从2015年约59亿元攀升至2019年约180.7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32.3%。
华厦眼科称,随着中国屈光不正手术治疗的普及,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中国屈光手术市场预计将增长至约725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期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8.4%。
除了手术治疗收入,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医学验光配镜服务也是眼科上市公司的发展重点。
这种进行镜架、镜片、角膜塑形镜等眼镜销售的业务,在眼科上市公司的收入占比正在逐年升高。
华厦眼科数据表明,2019年至2021年,其配镜业务收入分别为22331.53万元、26454.79万元、36108.17万元,占比分别为9.18%、10.7%、12.01%,并且毛利率皆超过50%。
但屈光不正手术治疗及配镜业务只是眼科市场的一部分,据华厦眼科招股书表述,预计到2025年民营眼科专科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增长,达到约1102.8亿元,2020年至202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0%。
而目前眼科上市公司正在持续进行国内多区域异地扩张,尤其是头部企业步伐较大。
其中,截至2022年6月底,爱尔眼科拥有下属医院700余家,华厦眼科拥有下属医院57家。
但除了在扩张路上狂奔的A股5家眼科上市公司,在港上市的朝聚眼科(02219.HK)、希玛眼科(03309.HK)、清晰医疗(01406.HK)、兆科眼科(06622.HK),也已经加入这条被认为是长坡厚雪的赛道。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诱人的利润率之下,现如今眼科千亿市场已逐渐成为红海,在未来眼科产业收入和利润“蛋糕”的分配中,服务占50%,器械和药品将瓜分剩下的50%。
(责任编辑:焦点)
-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央行网站21日消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11月21日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指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担当,发 ...[详细]
-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之下,各种智能设备被相继研发推出。其中VR以其独特的使用体验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也引发了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入局。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今年一季度全球VR出货量同比增长241.6 ...[详细]
-
在直播界做得风生水起的新东方,这次将招徕人才的目光放在了曾经数目庞大的新东方员工群体上。8月21日,多个社交平台上传来新东方向所有离开新东方的员工发出职位邀请的传闻,开放岗位包括主播、品牌公关、销售运 ...[详细]
-
【市场综述】【股指期货】IF2209周五资金流入37.19亿,成交67559手,持仓增加13233手,期价跌0.71%。早盘围绕周四收盘小幅波动,午后出现一波小幅下跌,日线收一带上影线小阴线,成交量继 ...[详细]
-
北京颁发自动驾驶“前排无人”测试许可,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获准
11月21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资格的企业。据介绍,获得许可后,小马智 ...[详细]
-
新华社海口8月21日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3日至21日在海南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三亚市、乐东县、陵水县、海口市的 ...[详细]
-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在即。专家表示,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后,此次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相应调降的概率较大。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提振有效信贷 ...[详细]
-
OPPO开发者大会官宣 ColorOS 13/潘塔纳尔系统齐亮相
8月22日上午,OPPO官方正式宣布将于8月30日召开2022 OPPO开发者大会ODC22),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全新的ColorOS 13、潘塔纳尔系统等都将正式与广大用户见面。2022OPPO开 ...[详细]
-
一天跌了12%,“网红债基”被指跌到“创造历史”,实锤踩雷信用债,基民拷问:多少年能回本?
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闫军)单日净值下跌12.07%!本轮债市调整最惨基金诞生。11月21日,基金净值更新后,富荣中短债再次深陷舆论漩涡,单日超过12%的跌幅,让其成为本轮债市调整中最为“伤筋动骨 ...[详细]
-
小米,远水难解近渴 手机销量大降业绩持续恶化 生态链风光不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斑马消费赶在半年报披露之前的发布会,展示自动驾驶系统和仿生,小米集团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当手机销量下滑、核心业务持续恶化,公司更需要用新能源汽车、 ...[详细]